江西中考招生网怎么样?江西中考招生网好不好? 

概述: 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2017年招生简章 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南昌统计学校、江西省统计学校和江西省计划统计学校,隶属于江西省统计局,是
本信息已过期,发布者可在"已发商机"里点击"重发"。

刷新时间:
2018-03-10 16:50:07 点击39625次
分类:
服务区域:
江西/南昌
价格:
  • 1000 元
联系电话:
18870059741
QQ:
951879610
信用:4.0  隐性收费:4.0
描述:4.0  产品质量:4.0
物流:4.0  服务态度:4.0
默认4分 我要打分

  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2017年招生简章

 

 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南昌统计学校、江西省统计学校和江西省计划统计学校,隶属于江西省统计局,是一所公办以培养信息技术人才为主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位于南昌市南京东路818号,交通方便,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厚,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现有在校生2800余人,其中大专生350余人。专兼职教师158人,建筑总面积近三万五千平方米。

类别

专业

对接高校

3+2五年制大专

学前教育

南昌师范高专

计算机应用

江西财经职院

会计电算化

江西财经职院

物流服务与管理

江西外语外贸职院

定向

计算机应用(客服定向)

 

会计电算化(银行定向)

 

客户信息服务(铁航定向)

定向费
第一年 2000  第二年 3000  第三年 2000
合同工  身高要求 女生1.62    男生1.68
票务,乘务,勤务,客服岗位

普通
专业

学前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

 

会计电算化

 

技校
专业

汽车美容与装璜

与汽车4S店联合办学,4S店高工教学

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定向专业由校企合作企业收取相应的培养费,用与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就业单位企业文化、职场管理

汽车美容与装璜的实训室的照片

15180193532 夏老师

在线QQ: 2649202546

其他费用:
中专:
1、年住宿费: 8人间(带空调)600元/人;
2、代收书费:报到时交300元,多退少补;
3、新生报到时一次性缴纳财产押金50元(由班级收取,毕业时退还)。

军训服装费70元,每学年保险费50元,共计170元。

三、报名须知:
1、报名材料:报名时需交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如未办身份证且户口本上本人无身份证号码的,需要交当地派出所盖有身份证号码的证明;
2、新生入学后,学校将与新生家长签订就业协议,符合就业条件且需要学校推荐就业的合格毕业证,确保全部推荐就业。
四、助学措施:
1、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
2、学校继续实施国家助学制度,对一、二年级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生活资助,每学年补助2000元,二年合计补助4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在校学生的15%确定。另外罗萧山区连片特困地区17个县(莲花、赣县、上犹、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寻乌、石城、瑞金、南康、遂川、万安、永新、井冈山、乐安)的所有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均可享受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
五、就业安置:
学生在校学校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实习期间每月收入省内2200以上,省外2500以上,实习期满转正后月工资省内2500元以上,省外2800元以上,学生毕业三年内需要学校推荐就业的,仍然由学校推荐就业,确保就业到位。并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协议,保证合格毕业生就业。
15180193532 夏老师

在线QQ:2649202546

[摘 要] 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具体领域。社会是教育改革挣不脱也离不开的生存土壤,教育改革必然要受社会的全方位制约。社会需要是启动教育改革少不了的动力,社会环境是推进教育改革切不断的根基,社会认可是评价教育改革绕不开的标准。强调教育改革的社会制约,意在提请高度关注教育改革的社会合法性问题,积极寻求并设法增强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因素,合理选择教育改革的恰当时机与有效方式。

[关键词] 教育改革;社会制约;社会需要;社会环境;社会认可

教育改革很难。对于教育改革难的原因分析,既简单又复杂。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就最一般的逻辑来说,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无非是既有教育自身因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相信没有谁会否认这一常识。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即便人们都熟知这一常识,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教育改革的思考与研究却往往容易把视线仅仅聚焦于教育改革本身,偏好于审视与琢磨教育改革的取向本身是否正确、思路本身是否科学、方式本身是否合理、效果本身是否明显等,而忽略了对于外部社会因素的关注与强调。

人们很容易忘记,教育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依附性特征依然存在,而且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消除;人们也疏于提醒自己,所谓“教育自身”的一些重要方面其实并非为教育自身所特有,它们也是甚至首先是外部社会在教育领域中的特定延伸(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制度等);人们还很少留意到,在中国当下极为复杂、极为曲折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改革的几乎所有领域(从高等教育改革到学前教育改革)、所有层面(从宏观层面的教育体制改革到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改革)都受到外部社会的强力制约,其制约程度都远甚于以往阶段。

有鉴于此,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当下境况中,有必要对教育改革的社会制约问题予以强调,有必要对教育改革发生于、运行于其中的社会土壤予以关注。基于这一取向,本文拟从社会需要、社会环境及社会认可三个方面具体而又简要分析作为生存土壤的社会对教育改革究竟有着怎样的制约。

一、社会需要:启动教育改革少不了的动力

前已提及,教育改革之所以会发生,有着教育系统自身与外部社会两方面原因。

当现行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时,来自学生自身以及来自有良知的教师、校长与教育行政官员们的质疑、反思、批评乃至抵制将不可避免,要求改变、改良、改造乃至改革的呼声便会日趋强烈。这是教育系统自身对于教育改革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内在动力。既然是教育改革,来自教育系统自身的内在需求自然必不可少,没有教育系统自身内在需求的教育改革是不可想象的。

任何教育改革,即便最初是由外部社会所发动与推动,也必须同时有着来自教育系统自身的内在需求,或者至少在改革发动之后也必须逐步成为教育系统自身的内在需求。否则,发动之后便是搁浅,形式之外便无内容,所谓顺畅推进、圆满成功云云,根本无从谈起。

然而,这种源自教育系统自身的内在需求并不必然导致教育改革随之发生,尤其是并不必然导致国家层面或较广行政区域范围(省、地级市范围)内官方主导的大规模教育改革随之发生。

只有当外部社会需要也强烈到且迫切到一定程度时,更确切地说,只有当不进行必要的教育改革便会影响国家(区域社会)的发展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时,教育改革尤其官方主导的国家层面或较广区域范围的教育改革才会进入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国家或地方政府才会制定教育改革计划,拉开教育改革大幕。这已为中外教育改革实践屡屡证明。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我国历次全国范围的重要教育改革事项,如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0年开始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等,无一不是如此。

即便在一些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由政府主导或官方倡导的大规模教育改革事项,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法国60年代出台的《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案》、英国80年代推出的《教育改革法》、日本80年代进行的第三次教育大改革、俄罗斯本世纪初提出的《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德国2005年开始实施的《职业教育法》等,同样概莫能外。

依循迄今为止的习惯说法,教育改革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深刻制约。但若拓展视域更为广阔地审视一下,则教育改革自身何尝不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何尝不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具体领域?

这既可用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1]加以解释,也可从“嵌入性”(embeddedness)理论[2]得到说明,甚至与冲突理论(conflict theory)[3]之间也并无根本矛盾。

这是因为,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整个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育则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同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子系统一起,共同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尽管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因具体的历史时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按照嵌入性理论,可以把教育理解为深嵌于社会之中的一种构件(social component),教育自然要区别于外部社会,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于外部社会,但却不可能脱嵌(disembedded)于社会之外;教育的真实状态是既受制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又表征着社会、型构着社会。

站在冲突理论的立场来考察,则也会发现正因为教育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或者教育自身的矛盾与冲突成为导致外部社会发生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原因,社会才会迫使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系统自身的内在需求就不能引发教育改革。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学校自主进行的微观层面上的教育改革。然而,即便是这种类型的教育改革,也是作为改革发动者与实施者的学校对其自身状况与外部社会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的结果(完全基于学校领导人的政绩观、完全为了改革而强行发动与实施的改革不在其列)。不对外部社会需要进行分析与判断,仅仅依凭学校对其自身状况的感受,就贸然进行学校自身的改革并能最终获得成功,迄今尚无先例。至于学校对于社会需要究竟会进行怎样的分析,作出怎样的判断,并因此而进行怎样的改革,则另当别论。



[本信息来自于今日推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