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独家秘籍--朗卓教育 

概述:  议论文阅读   《说知论智》— 王蒙   1、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
本信息已过期,发布者可在"已发商机"里点击"重发"。

刷新时间:
2021-04-11 15:37:33 点击31022次
服务区域:
全国
价格:
  • 10000 元
联系电话:
13861348546
信用:4.0  隐性收费:4.0
描述:4.0  产品质量:4.0
物流:4.0  服务态度:4.0
默认4分 我要打分


  议论文阅读

  《说知论智》— 王蒙

  1、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1A】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有智慧。

  2、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这又是“智慧”吗?不,最多是心眼多,是投机取巧,是机灵鬼。智慧要求远见,要求眼光,要求对于对象的整体性把握,要求不仅经得住一时一地一事的考验,而且经得住较为长期与全面的检查。智慧要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求有所不为,有所作为,要求学有新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

  3、智慧,是指人的一种高级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智”强调的是知识与胆识,是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估量、选择与决策;“慧”主要是悟性,是对于是非、正误、成败、得失等的迅速感受与理解掌控。1B】

  4、【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1C】我们说到远见、大局、明辨、敏锐与周全,说到选择与决策、承担与应变、淡定与冷静、正视与勇气,这都不是鼠目寸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蝇营狗苟、妒贤嫉能、夸张矫饰、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的人所能做得到的。相反,只有具有远大的目光与胸怀的人,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学、服膺真理性格的人才能做得到。

  5、在中国古人那里,不常用智慧这个词,而喜用“知”。儒家讲得更多的是“学”字,要人重视学习,重视切磋琢磨。老子讲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意思都与我们今天讲的“大智若愚”相通。真正的大智慧是深藏的,是不那么张扬外露的。这也包含了警示人们不要耍小聪明、不要一心投机取巧、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

  6、【大的智慧,不等于万事通,事事通。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比如牛顿,为了便于家里一大一小两只猫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门上凿出大小两个猫洞;1D】因为着迷做实验,煮鸡蛋时却心不在焉地把怀表放进了锅里。

  7、智慧是永无止境的。向往智慧、靠拢智慧、汲取智慧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在今天,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时代,不论个体还是群体,没有足够的智慧,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就无法在竞争中取得成绩,更不要说胜利了。

  8、怎么获得智慧?自然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益智精华,倾听时代高端与科学前沿的信息与呼唤。更重要的是,面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有所实验、有所创新、有所尝试、有所撷取、有所思索、有所发现、有所见解。智慧的依据是生活,是世界,是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

  (节选自2011年1月21日《广州日报》)

  议论文答题要素集锦

  议论文三要素、

  论题、论点和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道理论证和事实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言论证、对比论证、假言论证、层进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逻辑

  思维导图指导:

  点击查看大图

  做题要点:

  【一读文章,二审题目,三找原文,四是比对】

  原题指导

  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的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智”包含了“知”,但知识多学问大的人一定不能称为有智慧的人。

  B.“说知论智”中的“智”,不但涉及智力,还有“慧”这方面的悟性。

  C.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大小就可以决定智慧的高低。

  D.在大门上开凿一大一小两洞以方便猫的进出,体现了牛顿极高的智慧。

  参考答案:B

  【解说】考查学生对于文章观点的把握能力。观点是作者对于要论述问题的看法和判断,答案一定来自文章中。

  A的选项内容来自第一段。“知识多,……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原文中是“未必是”,表“不一定”,选项变成了“一定不能”,其中“一定不能”使用语言过于绝对化,错误。以偏概全。

  B选项内容来自第三段,这里的“智”就是“智慧”,既有“知”又有“慧”的内容。所以观点正确。

  C选项的内容来自第四段,“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以偏概全。原文中是说不能单靠能力来断定智慧,而选项变成了“能力的大小就可以决定智慧的高低”,不符合作者的观点。

  D选项来自倒数第三段,“大的智慧,不等于万事通,事事通。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比如,牛顿,为了便于家里一大一小两只猫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门上凿出大小两个猫洞。”歪曲文意。作者举出牛顿的实例作为论据,是为了证明有大智慧的人有时冒傻气,而选项变成了“体现高智慧”。所以错误。

  2.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作者举老子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本题目貌似考查论证方法的把握,但实质上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解答时要注意:

  首先,审题时要看准关键词“目的”,议论文举例论证的作用通常是为了证明论点,答题时要把所论证的具体观点答出来。

  其次,确定答题区间,学会靠船下篙。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去凭空想象,准确答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靠篙下船”,题目的答案大都可以在原文中“抠出来”,老子的例子在文本的第五段,提示了答题范围在第五段的画横线处。

  最后,要注意到文本中“这也包含了警示人们”的提示,从中明确:要把两层观点都答出来,才能得满分。

  【参考答案】(1)说明大智慧是深藏不露的,(2)同时警示人们不要耍小聪明(投机取巧)。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2.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2)某官员最近在回应网友对政府的批评时认为:“主人说公仆几句话,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一回应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如果用本文作者的观点,这位官员的智慧体现了哪些特质?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探究的能力。解答时注意:

  首先,审题时注意要看准关键词“这位官员”的“智慧特质”。答题时从官员角度出发,主体是官员,要对“智慧特质”进行具体分析。

  其次,确定答题区间。“智慧特质”在文本的第四段,揭示了答题范围在第四段划横线的地方。考生可以从文中“只有具有远大目光与胸怀的人、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的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学、服膺真理的性格的人才能做得到”中分析出两个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①具有远大的目光和胸怀;②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的品质。

中考语文备考独家秘籍--朗卓教育
[本信息来自于今日推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