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变了,不重视这三科的学生小心被淘汰了!老师家长们注意啦 

概述: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细节:中考改革将从2017年试点,到2020年成型。高考改革早从2014年开始试点,到2018年大致结束。在中高考改革将要完成的未来三年,语文、物理和体育,这三大学科将成为学校必
本信息已过期,发布者可在"已发商机"里点击"重发"。

刷新时间:
2017-12-01 17:38:24 点击18246次
服务区域:
北京/海淀
身份:
  • 专业教师
家教经验:
授课形式:
一对一
辅导科目:
语文
联系电话:
13439052142
信用:4.0  隐性收费:4.0
描述:4.0  产品质量:4.0
物流:4.0  服务态度:4.0
默认4分 我要打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细节:中考改革将从2017年试点,到2020年成型。高考改革早从2014年开始试点,到2018年大致结束。在中高考改革将要完成的未来三年,语文、物理和体育,这三大学科将成为学校必须重视的科目。

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三大学科的重要性,老师看完后,可转发给身边不了解的学生、家长!

1、语文

语文学不学得好,到底有多重要

1、语文学不好影响其他学科!

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能力,一位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感慨道,当前的政治主观题可以当阅读理解题做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占优势。

换句话说,阅读不好的孩子不仅语文拿不了高分,政治、历史,甚至需要读懂题意的数学等理科科目成绩也会受影响。

2、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学习更轻松

对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只要在关键时候稍加点拨,他的成绩就会突飞猛进,最后考的分数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奋的孩子更高,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很高。

3、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未来更容易脱颖而出

喜欢阅读的孩子,词汇量更丰富,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也会更高。

原由很简单,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是用语言思维的动物,语言越清晰,思维就越清晰;而且喜爱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从不读书的人快得多。

未来语文,小、初、高有何侧重?

小学语文课堂需强调基础性

张立军(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非常强调基础性,说白了就是要做到“清楚”。

1.读清:把字音读准

2.认清:把字认清

3.写清楚:把字写清

4.想清:想象→联想→推想

5.用清:注重实际应用

6.积累:发挥形象记忆,激活学生思维

初中语文:注重学生能力素养的积累

李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首先,课堂要“宽”。

要想实现教“宽”,语文教师首先要改变课堂,并且善于把语文中美好的东西通过巧妙的方法展现给学生,让语文课变得有趣、富有变化、丰富厚重而灵动。

比如学鲁迅的《雪》可以采用多角度品读、多角度对话、多角度评论、微写作的形式,把课堂引向学生的深度思考。

其次,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至少应该有一半课时用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经典文学作品、红色主题作品。要真正实现学“宽”。

在课堂上,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制作展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谚语、诗词的PPT、手抄报、书签等。

最后,要使学生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要根据不同书籍的特点做细致有效的阅读指导,并不失时机地跟进读书交流活动、辩论会、阅读心得展示。

高中语文:课堂要有三个侧重

涂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从这两年高考、会考的命题材料上看,高中语文教学应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彰显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贴近学生生活。

首先,在语文课堂上要坚持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如2015年高考的非连续文本阅读材料为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话题文学作品阅读为《说起梅花》,松竹梅菊是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意象。

其次,语文课堂上加强对经典名著阅读的指导

2016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已经把《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十二部名著列为考查篇目,这是《考试说明》第一次把名著阅读列入考查范围。

可见加强对经典名著阅读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最后,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现在的考试加强了开放和拓展、联系和整合的考查力度。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突出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理解。

如2016春季会考13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还有人认为……你更认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并联系你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对你认可的主旨予以说明。”

这道题对主旨的理解是多元的,体现了开放性,要求联系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说明主旨体现了联系性。

2、物理

中高考改革后,物理学科的主要考察方向:

高考物理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

新高考改革主要是要体现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考试卷很多的素材都取自于我们的教材。

未来高校招生对物理有要求:

从考试变化看,各省在改革方案中明确推行“3+3”模式:

也就是,除语文、数学、英语3个统考科目之外,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

这“6选3”直接决定了孩子考后如何选报专业!因为不同的专业要求的选考科目不一样!

2017年在上海、浙江招生的1400多所高校中,有70%的高校对选考科目有要求。其中浙江高校要求选考的科目比例如下:

不难看出,排在第一名的是——物理!

接下来再看看两所著名大学公布的2017年浙江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要求:

北京大学:32个专业(类)里,20个专业有选考科目要求,其中近半要求选考物理,比如天文学类、心理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都要求选考物理。

复旦大学:共21个专业(类),其中11个专业要求选考物理。

排在前列的还是——物理!

如何学好物理?老师可以这么跟学生说

常生龙 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定义,概念之间、规律之间以及概念和规律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当然也存在着区别。

要在真正意义上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就应当能够弄清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即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方法

学好物理,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明确做练习的目的。

从练习中体会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明确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是物理练习特别要关注的。

图1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分析一个物理问题大致的解题思路。

3、体育

1、体育被纳入中高考

教育部明确表示:

今后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中考: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称为选考科目,将体育上升到了与“语数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高考: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这意味着今后人才选拔的方向,将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逐渐走向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只要勤锻炼,终会取得好成绩

体育考试终究是达标性测试,只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和努力,多数孩子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体育并不会拉开分数差距,区分度较小。

严正声明内容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变学生的一生。

[本信息来自于今日推荐网]
  • 13439052142发布的信息
  • 高中生,寒假,不是用来休息的!
  • 中学要怎样学习,假期怎样安排,才能练成学霸,冲进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 以下是分享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快带孩子一起看看! 01 坚持不懈 在学习...
  • 高中英语|七选五答题技巧
  • 七选五是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一道题,怎么选都选不对,甚至还有全错的时候。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七选五其实是拿分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方法并经过一些训练,拿满分是完全可以的。 题 型...
  • 中考即将取消?不适应新规则将无缘好高中!
  • 今年十九大给出的今后五年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点: 1、高中教育很重要,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发展素质教育是必然的方向,且坚定不移; 3、贫...
  • 北京中考改革:2018中考笔试前就能拿到104分
  • 【重点】北京中考改革:2018中考笔试前就能拿到104分 2018年是北京中考改革的第一年。中考改革后,在笔试之前考生就有机会取得104分,您知道这104分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1...
  • 关于中考 2019和2020非京籍考生必知8个问题
  • 关于中考2019和2020非京籍考生必知8个问题 非京籍考生能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非京籍考生报考普通高中需要什么条件?中考报名后,很多2018考生家长都在咨询这些问题. ...
  • 2015高校自主招生到底怎么招
  • 考试时间:安排在高考之后,6月10日至22日完成相关工作 报名方式:取消中学推荐,全部采取自荐,启用统一报名平台 考核方式:笔试原则上为一门,不超过两门,部分高校取消笔试 ...